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周振林)在智能設備深度融入生活、數字化服務日益普及的今天,如何幫助社區(qū)里的“銀發(fā)族”跨越“數字鴻溝”,讓他們也能安心、便捷地享受科技紅利,成為社區(qū)關懷的重要課題。7月7日上午,一場洋溢著溫情與智慧的助老活動在天心區(qū)金盆嶺街道夏家沖社區(qū)城市風情小區(qū)黨群服務中心熱烈展開,為轄區(qū)老年朋友送上了一份貼心的“數字關懷大禮包”。
本次活動由夏家沖社區(qū)黨委牽頭,聯合長沙市天心區(qū)合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精心策劃,并匯聚了多方力量:天心區(qū)平安創(chuàng)建協(xié)會金盆嶺街道分會提供專業(yè)支持,金盆嶺派出所出動經驗豐富的民警現場“坐鎮(zhèn)”,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“勇松”IT志工服務團的大學生們則帶來了青春的熱情與專業(yè)技能。四方攜手,共同為社區(qū)老年人量身打造了一場兼具實用性與安全性的科普課堂。
活動現場氣氛格外熱烈。來自長沙理工大學的“勇松”志愿者們化身耐心細致的“小老師”,采取“一對一”、“手把手”的教學模式,圍繞老年人日常最迫切的需求展開輔導。從基礎的微信視頻通話、查看健康碼行程碼、預約掛號就醫(yī),到便捷的移動支付、生活繳費、地圖導航等常用功能,志愿者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直觀的操作演示,一步步引導老人們解鎖智能手機的便利。老人們學得認真,積極提問,臉上洋溢著學會新技能的喜悅。
在享受便利的同時,網絡安全風險不容忽視。金盆嶺派出所的民警結合近期高發(fā)的涉老詐騙案例,帶來了一堂生動的“反詐必修課”。他們用真實的案例剖析了“保健品詐騙”、“冒充公檢法”、“中獎詐騙”、“溫情騙局”等常見套路,詳細講解了識別詐騙電話、短信的方法,并重點強調了“不輕信、不轉賬、不透露個人信息”的防詐核心原則。民警的講解深入淺出,輔以演示文稿,切實提升了老人們的風險防范意識和“免疫力”。平安創(chuàng)建協(xié)會的專家也補充了日常生活中其他安全注意事項。
此次“警校社”多方聯動的模式,不僅有效整合了專業(yè)資源,更形成了“技術幫扶”與“安全守護”的雙重保障,為社區(qū)老年群體編織了一張堅實的“數字安全防護網”?;顒硬粌H讓老人們掌握了實用的智能手機技能,拉近了他們與數字時代的距離,更顯著增強了他們的防詐“防火墻”,提升了晚年生活的安全感與幸福感。夏家沖社區(qū)表示,未來將持續(xù)關注老年群體的需求,開展更多此類暖心服務,讓智慧生活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,實現老有所學、老有所安。
責編:張立娟
一審:張立娟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